(通讯员 安朝 王帅)近日,williamhill威廉希尔“北京一号”大讲堂第41期在沙河校区SH2-104教室顺利开展。东北大学机器人学院/信息学院马晓光教授受邀作题为“从传统智能到具身智能”的飞行器设计专业前沿报告,围绕具身智能的概念本质、发展现状、技术突破及教育价值展开深度分享。本次大讲堂由周尧明副院长主持。
报告中,马晓光教授首先引入“具身智能”核心概念,指出其本质是物理实体通过与环境交互实现智能行为。他系统梳理具身智能的发展历程,明确当前该领域仍处于“前牛顿时代”,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框架。随后,他深入阐释具身智能的战略重要性,同时也客观分析了此前高校在具身智能研究中的不足。
在核心技术解析环节,马晓光教授重点对比了具身智能、离身智能与传统智能的概念差异,进一步介绍具身智能机器人模仿学习的现状与痛点,指出当前模仿学习存在泛化能力弱、对复杂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,并针对性分享了三类创新解决方案。随后,马晓光教授的助教结合自身科研经历,补充介绍了具身智能科研机器人的研发进展、端到端的具身智能实现路径及情感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,并现场演示机械手柄的操作逻辑,邀请在场同学近距离观看体验,让抽象的技术原理变得直观可感。

报告后半段,马晓光教授聚焦具身智能在导航领域的创新应用,详细介绍了“基于MLLM的自进化视觉语言导航”与“基于先验地图的具身导航”两项技术。此外结合具身智能发展浪潮,展望了新工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,强调未来需加强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,培养兼具工程实践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。最后,马晓光教授针对“如何在新时代正确使用AI”向同学们提出建议。
周尧明副院长代表学院向马晓光教授颁发纪念证书,对其带来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。整场活动氛围浓厚,师生们围绕具身智能的技术难点、应用场景及学习方向展开热烈交流,不仅深化了对前沿科技的认知,更为后续相关领域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了重要启发。
